淮南小山中国古典(传统)诗词研究工作室/淮南书局

已通读史10汉12后汉12三国5晋10宋8南齐3梁3陈2魏8北齐2周3隋6南史6北史10旧唐16新唐20旧五代6新五代3宋6/40

《宋书》读完了,打个鸣(通读二十四史札记之三)

 《宋书》读完了,打个鸣

 ——通读二十四史札记之三

 (2013、12、20,22)

     今天,《宋书》读完了,是从今年2月4日开始读的。共用了十个月十九天。合39.5天读一本。曾经在去年夏天做过测试,15天读完一册《晋书》。那是因为是暑假,不上网,用一切空闲时间读的结果。现在是工作时间,自然不能相比。

     先是帝纪,刘宋开国之君是小字寄奴、大名鼎鼎的刘裕,他的事情,与晋朝密切相关。前文已即,此处不表。刘宋王朝出过三个凶帝,一个凶太子。

     一个是少帝刘义符,他是刘裕长子。看其纪也是写得冠冕堂皇,他废刘义真为庶人,执政徐羡之派使者杀义真于新安。徐羡之、傅亮谋废之,通过武帝皇后张太后下令,把他做的坏事揭得淋漓尽致。把他废为营阳王,后又被中书舍人邢安泰杀死在金昌亭。

     一个是前废帝刘子业,他是世祖孝武帝刘骏(文帝第三子)的长子。此人凶悖残暴,杀权臣戴法兴后,更加肆无忌惮,诛群公,元凯以下,皆被捶殴牵曳。其母孝武文穆皇后王太后生病,召他去,他竟然说:“病人间多鬼,可畏,那得往。”致王太后生气,对侍者说:“将刀来,破我腹,那得生此宁馨儿!”此人为下属寿寂之所杀。以向其兄要面首三十人而著称的山阴公主楚玉就是他妹妹。子鸾是孝武帝第八子,为其同父异母弟。因其母为殷淑仪,宠倾后宫,子鸾爱冠诸子,子业疾子鸾有宠,既诛群公,乃遣使赐死,时年十岁。子鸾临死,对左右说:“愿身不复生帝家。”同生弟妹并死。

     还有一个是后废帝刘昱,是明帝(文帝第十一子,废前废帝即位)长子。此人也是穷凶极悖,振古未闻。囚三王,并于始安王休仁前令左右逼淫休仁所生杨太妃。食太宗于猪槽。狎犬马,爱鹰犬,单骑远郊,独宿深野,歌垆肆,夺子女,掠财物,杀大臣,刳孩稚,投骸江流,以为欢笑。淫费无度,横赋关河,百姓嗷嗷。一日不杀人,便惨惨不乐。明帝皇后王皇后在废帝即位后,虽非其生母,但以其地位被尊为皇太后,宫曰弘训。她起初经常教育废帝,废帝还有点敬畏。但时间久了,就管不了了。因太后赐给废帝羽毛扇颜色不鲜艳,差点被其煮毒酒毒死。齐王萧道成救国难有功,后废帝忌惮,甚至一度想杀了他,但在其母陈太妃(明帝陈贵妃妙登)的斥骂下改变主意,齐王萧道成与直阁将军王敬则谋废废帝。以酒醉熟睡后为王敬则所斩杀。

     至于宋文帝刘义隆的太子刘劭,也就是读《宋书》时常常遇到的“元凶弑立”的那个,不可不提。他因犯过惧责,与民间的妖妇共为巫盅事败露。然因文帝心软,未及时加以处置,致其联合手下,做出了弑父君这样大逆不道的事,他还做过许多坏事。真应验了宠子不孝的话。此人虽也“要为天下主”,但《宋书》不立其道统,以《二凶传》(另一个是潘淑妃所生刘濬)处之。

     后废帝之后,就是齐王萧道成立的顺帝刘准(明帝第三子)。是桂阳王休范之子。是个傀儡儿皇帝。接下来就是“天命在齐”、“天禄永终,禅位于齐”了。

     一家出现四个戾君,如果加上世祖孝武帝,算五个。不得不说,可能与刘裕的遗传基因有关。

     接下来的志,有人认为枯燥,有人认为专业人士读就可以了。我倒是不这样认为。比如志中的律历,有的与文学有相当的关系。如阮咸识律,祖者道神。有的关系到历法变化,如张衡审历、祖冲之上表求改历、戴法兴与祖冲之辩历。

     又如礼制,有改正朔、明天道、定人心的作用。还如礼十五成童,王十五而冠,帻是古卑贱供事不冠人所服。礼有时也与风俗、史事有关,如上巳行觞曲水之由来;“树君司民、天下为公”;魏明帝拒封禅,“汗出流足”;晋武帝拒封禅,“无复纷纭”;甄后赐死。有时也与文学有关,如千乘万骑、壮士之怒发踊冲冠、秦皇蓝田玉玺。还有乐志,光那些歌曲名,如《子夜歌》、《丁都护》、《懊侬歌》、《读曲歌》、《公莫舞》、《白符鸠》、《襄阳乐》等等,就更与文学解不开干系了。从“乐二”起全是诗歌,在“乐三”里,看到曹操的《步出夏门行》(东临碣石)一诗前被称作“艳”的一段:“云行雨步,超越九江之皋,临观异同。心意怀游豫,不知复当何从。经过至我碣石,心惆怅我东海。”以下才是正文“东临碣石…”。

     天文志,除了记录天象外,可以当作大事记来读。如永和五年十一月的冉闵杀胡十馀万、太和六年的桓温废帝等。还有符瑞志,除了跟帝王有关的神迹,就把它当作稀见动物出现的记录好了,什么麒麟、黄龙见啦,可以解当时自然保护的情况。五行志里的灾异,也并重点作标注。如晋惠帝元康十年,“贾后遣黄门孙虑杀太子,击以药杵,声闻于外”这样的细节描写。即使州郡、百官志,我也是一字不落地看下来,这涉及到历史地理、官制。

     传当中,檀道济传不可不看。此人在元嘉北伐中立下赫赫战功,但功高震主,为宋文帝所忌惮,终于文帝在自己身体不好的时候下令抓捕,他气愤地把头巾扔在地上,说:“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。”同时被害的还有他的八个儿子。

     还有就是谢灵运,此人在文学上的成就大家比较熟悉,是李白的偶像。但读了他的传才知道,此人性格偏激,他竟还杀过人(坐辄杀门生免官),霸占天然湖泊,与民争利(会稽东回踵湖求决以为田,百姓惊扰)。他在永嘉太守的任上,虽然不问政事,游山玩水,但在文学史上以山水诗著称,并且带动了当地后世的旅游经济。但此人兴兵反叛,于广州被刑。

     宗悫传也是。大家对其“愿乘长风破万里浪”的话很熟悉,却不知其叔宗炳的回答亦妙:“汝不富贵,即破我家矣。”

     在《顾恺之传》中只读到他在山阴做县令时“尽日垂帘,门阶闲寂”的描写,并没有看到其在山阴道上行“千岩竞秀,万壑争流,云兴霞蔚”的描述。

     而鲍照竟然没有单独立传,只是在《列传·宗室·刘义庆传》中附带记了一段。而《后汉书》作者范晔竟然是因参与拥戴彭城王义康的政治斗争(为彭城王义康拟反书,为徐湛之告发)而被处死的,令人感慨欷嘘。

     在《谢弘微传》中看到了乌衣之游。王微的《告弟灵书》实开韩愈《祭十二郎文》之先河。

    《隐逸传》里的陶渊明大家熟知,就不说了。

     读到某传时,记得找到了陆游“中原北望气如山”的词语出处。因为教学要引用这个材料,明明记得是不久前才看到的,查了几遍没查到。用全文检索系统也没检索到。一连两天,失魂落魄似的。后来还是用传统检索笨办法找到,在《列传·宗室·刘道规传》中,为“壮气愈厉,激扬三军”。心中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。

     读了《索虏传》,《宋书》看一半。索头虏拓跋氏,其实是西汉降将李陵之后。从这一角度说,索虏领袖拓跋焘与刘宋之间的战争,其实是汉民族内部的战争。在《张畅传》里记载了元嘉二十七年,拓跋焘南侵,登彭城南亚父冢,于戏马台上立毡屋,在徐州城下向时任彭城太守的世祖(孝武帝刘骏)讨甘蔗及酒,两军的书辞往来等情节,充满了戏剧性。

     关于元嘉北伐,这是由辛弃疾的词《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》引出的,在读宋文帝纪时怎么也找不到他的“北顾涕交流”的句子。读到《王玄谟传》,才读到宋文帝所说的:“闻王玄谟陈说,使人有封狼居胥意。”其传载:“而玄谟专依所见,多行杀戮。…及托跋焘军至,乃奔退,麾下散亡略尽。”这就是辛词中“赢得仓皇北顾”。读至《索虏传》,才彻底搞清,终宋文帝一生,在元嘉年间(共29年),总共发动了三次北伐。第一次是元嘉七年到彦之北伐,目标是“修复旧境,不关河北”。结果是彦之败退,洛、滑台、虎牢并没。宋文帝刘义隆的诗“惆怅惧迁逝,北顾涕交流”就是这次写下的。其实这首诗并非像辛弃疾说得那么不堪,还是慷慨激昂的。第二次是元嘉二十七年大举北讨,焘至瓜步,声欲渡江,凿瓜步山为盘道,于其顶设毡屋。刘宋倾举国之资,上至王公妃主及朝士牧守各献金帛以助国用,下及富室小民亦有献私财至数十万者,发南兖州十五以上男丁、父祖伯叔兄弟仕州居职从事,及仕北徐兖为皇弟皇子从事、庶姓主簿、诸皇弟皇子府参军督护国三令以上相府舍者,不在发例,其馀悉倩暂行征。符到十五日装束,缘江五都集广陵,缘淮三郡集盱眙。又广募天下弩手。此次结果是索虏破六州,自损士马过半而退。其国人尤之,其年焘病死。第三次是元嘉二十九年北讨,青州刺史刘兴祖建议伐河北,文帝意止存河南。王玄谟攻碻磝,不克退还。辛词虽事涉第一次北伐,但“佛狸祠下”的描写,当总括三次北伐而言。

    不读《二凶传》,《宋书》等于白看。《二凶传》理应早读。如果说要对后来者说什么的话,建议读完了帝纪后,直接读《二凶传》,否则就会对全书经常出现的“元凶弑立”搞得丈二金钢摸不着头脑的。

     至于卷末沈约的自序,除了沈田子杀王镇恶的细节有点意思外,其他纯粹系沈氏家谱。

     还有一些资料,只能秘不示人了。

评论

© 淮南小山中国古典(传统)诗词研究工作室/淮南书局 | Powered by LOFTER